第一百三十三章盐政(上)-《穿越明朝成天启》
第(2/3)页
“如此利好的举措应道能为朝廷节省不少钱粮吧?”
刚刚还兴高采烈的毕自严,听到朱由校此问,面色黯淡了下来,忍不住叹口气,说道。
“壅滞严重啊。至于盐引为何壅滞,以微臣看来,有以下三个原因。”
“其一,便是由于宝钞。在太祖洪武初期,朝廷对生产盐的灶户之待遇还是相当之优厚,产盐一引便给米一石。可是后来,朝廷不再下发工米,而是由宝钞代替,随着宝钞的滥用废除,灶户则没有了收入,而且还要忍受总崔之类人的勒索。无奈之下,灶户们只能依靠非法出售余盐来过活。”
“据臣调查估计,我大明各地流通之私盐乃是朝廷所掌握官盐的四到五倍,可谓私盐横行啊。”
听到这里,朱由校忍不住心中一惊,之前便知道私盐律禁不绝,可万万没有想到私盐竟然会比官盐多出这么多。
“那第二个原因呢?”平复了一下心情,朱由校问道。
“其二,便是各个盐区需求的不平衡。”毕自严斟酌了一下后,继续说道。
“盐商需要将盐从各个不同的盐场运往批验所检验,然后再运往指定地区售卖,可是有的盐场距离遥远而且路途不畅,所以,哪怕是同一运司下的盐场,对于盐商的吸引力也各有不同;而且,有的盐场距离批验所路途太过遥远,各个盐场所产盐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,这便造成了有的地区盐引壅滞,而有的地区则无商可中。”
朱由校沉思片刻,点了点头,继续问道。
“第三个原因呢?”
毕自严犹豫了一下,还是硬着头皮说道。
“其三,便是盐引的滥发无度。”
说到这里,毕自严便不再开口了,毕竟谁都知道,盐引的滥发谁能滥发,那只有皇帝,总不能当着陛下的面去指责人家的老祖宗们吧。
毕自严还没有活的不耐烦呢。
其实哪怕毕自严不说,朱由校也明白其中缘由,于是,双方都很有默契的没有就这一话题继续说下去。
朱由校思考着关于毕自严说提出的这些问题,总结为就是。
一,由于灶户生活得不到保障,给朝廷产盐的积极性不高,甚至出现大量逃逸,如此,还不如贩卖私盐,这也是私盐远高于官盐的一个原因。
二,则是跑完整个流程来贩卖盐,和贩卖私盐的成本完全不能比,这也是很多盐商大量贩卖私盐的原因,至于盐引,则是关键时刻,朝廷派人来查的时候的保护牌。
三,由于私盐横行,根本不会在规定地区贩卖,而是到处乱跑,严重冲击了市场。
四,朝廷明明已经下发了盐引,还派中官在各地设置路卡,在盐关征税,沉重的打击了盐商们的积极性。
想到这里,朱由校问旁边的王朝辅。
“去岁盐关所收盐税几何?”
听到朱由校这么问,王朝辅的脑门立刻便出了冷汗,有些结巴的答道。
“五......五万四千余万两。”
朱由校冷笑,才五万多两?恐怕再往上翻十倍都不止吧。
“将在外征收盐税的都撤回来吧,还有,在外征收关税的,都给朕列一个条目出来,等朕处断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