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四章盐政(中)-《穿越明朝成天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“既诸位爱卿并无异议,那么事情便这么办了吧。从这些银子里拿出一部分出来先把官员们的俸禄给发了,总不能既想让马儿跑,还不想给马儿吃草,朕还不是如此刻薄之君主。”

      听到朱由校的第一句,有要一锤定音的意思,刘一璟几人站起来就像反驳,可是当听到后半句的时候,几人又将心放了下来。

      看来陛下还是要讲银钱分出来一部分的嘛。

      可是还没等刘一璟等人高兴太久,朱由校的下一句话便又让他们坐立不安了。

      朱由校说道。

      “朕亦知道,六部九卿都急需用钱,各有各急需处理的政务,皆耽误不得,朕总不能不管,那就将考成法重新设立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  “陛下,不可啊。”朱由校刚说完,韩爌率先忍不住,惊呼出声。

      不过,说完之后,韩爌便有些后悔了,他左右看了一眼,看到其他人虽也有意反对,此时却都端坐在椅子上,没有发生,反而是他自己,此时成了所有关注的焦点。

      韩爌有些慌了,这可和他平时喜欢藏拙的性格严重不符啊。

      “哦?韩爱卿有何高见?”朱由校似笑非笑的问道。

      韩爌干笑几声,说道。

      “微臣才疏学浅,不敢妄论,只是此事事关重大,臣恐引起百官的不满,故才有此一言。”

      朱由校脸色转冷,说道。

      “拿走朕的银钱去办他们的事,难道朕想要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都不可吗?朕想知道自己的钱用完之后,有没有起到如期的作用也不可吗?”

      “哼!”朱由校冷冷的哼了一声,说道,“朕只是让尔等回去之后给各部带个话,既想要朕的银子,便要守朕的规矩。”

      “此事朕给各部考虑的时间,考虑好了,则可从朕这拿走银子。”

      “接下来,议另一要事吧。”朱由校无视了众人的反应,直接开启了下一个话题。

    
  对旁边的王朝辅招了招手。

      王朝辅会意,将昨日毕自严所上关于盐政的奏疏交到了首辅刘一璟手里,刘一璟看完之后,又依次交到次辅韩康手里,如此,循环了一圈,所有人都知道了其中的内容。

      看到刘一璟等人都看完了之后,朱由校才说道。

      “这是昨日毕爱卿所上关于改制盐政的一些提议,不知可有遗漏?”

      事实上,毕自严的这份提议已经相当详细了,显然是经过深入了解之后写出来的。但是朱由校始终相信,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,所以才会召集众人再来商议,就怕其中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。

      果然,沉默了片刻后,有人提出异议了。

      组织了一下语言,内阁阁老周永春说道。

      “毕大人所议可谓事无巨细,能很大程度缓解朝廷财政压力。”

      周永存先是高度赞扬了一番,接着又说道。

      “然,臣认为,在现今我大明,想要完成此策,难如登天,而且治标不治本,只是暂时缓解,终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      本来毕自严对于自己关于盐政的改制措施还是很有信心的,可是此刻听到周永春的反对,忍不住便要出言反驳。

      却听朱由校抢先问道。

      “哦?周爱卿可详细讲来。”

      周永春也没有卖关子,说道。

      “毕大人所言有三。”

      “其一,严厉打击私盐。陛下可知,私盐从汉朝至我朝,屡禁不绝,从未消失,可谓扑之不灭,皆因其乃是暴利。而今我大明,私盐之数量乃是官盐的三倍,如此暴利,且官商勾结之下,想要消除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”

      朱由校点了点头,表示认可。

      “其二。”周永春接着说道。

      “便是提高灶户之生活保障,调动其生产官盐之积极性。此议臣以为甚好,灶户们实在太苦了。”周永存叹口气,可是他接着又说道,“可是资助灶户之银钱和粮食从何而来,现今北方各省连年干旱,所收粮米连年递减。”

      “况且,朝廷可以给予灶户补助,盐商也可以,两相对比之下,灶户们还是会选择继续藏余盐,而卖于盐商。据臣所知,很多盐场里的灶户们已经被奴役,他们也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