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盐政(下)-《穿越明朝成天启》
第(3/3)页
其中徐光启就提到,在大明境内,一共有二百一十九个县产盐,这些县分布在两京一十三省之中,遍布全国。
盐场则有一千多个。
应当将这一千多个盐场划分出一部分出来,专供勋贵以及文臣武将来优先进行拍卖,以此来笼络人心。
听到徐光启的提议后,朱由校先是一愣,但转瞬间便明白了他的心意,这是在为自己考虑啊。
之前自己整顿京营,得罪了一大批勋贵,杖杀官员,又得罪了一大批文官,一直这样高压下去,恐怕会适得其反。
需要的是打一巴掌给一甜枣,如此才能稳固。
朱由校之前便考虑过,整顿京营之后,断了那些勋贵们的一条生财之路,一定会对自己有怨恨,是时候给他们一些好处了。
这些勋贵们虽然已经废了,但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,也是自己的基本盘,若是将他们逼迫到文官的阵营里边去,那纯粹是在为自己找不自在。
现在好了,用盐场来做拉拢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朱由校感激的看了徐光启一眼。
其他几位大臣自然也明白了这一层意思,但是他们才不会反对呢,毕竟此次盐场拍卖不仅仅是勋贵会得到好处,文官们也是其中具有特权的一员。
刘一璟等人齐齐赞道。
“此举将有利于朝廷之稳固,臣等赞同。”
听到这些大臣们赞同,朱由校没有丝毫的意外,悠悠的喝了一口茶之后,他在思考另一个方案的可行性。
既然文臣武将和勋贵们可以用盐场来拉拢,那么遍布在各省的宗室藩王们是否也可以拉拢?
以盐场来换取他们手中的田地,将那些田地重新分配给百姓。
之前朱由校曾查阅过,这些宗室藩王们所占之田地,占全国田地面积的一层多将近两层,若是能将这些田地解放出来,将会极大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。
朱由校在沉思着,其他人看到陛下如此神态,知道可能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,全都聪明的不再发出一点声响。
通过盐政这一举措的改制,在场的大臣已经对朱由校佩服起来,他们在朱由校身上看到了一代中兴之主的样子,都感觉能在这个时期为臣,跟随陛下建立一番丰功伟业,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自豪骄傲。
此时看到朱由校又在沉思,在座的大臣都好奇陛下又会有什么远见卓识之策。
却不想,最后只换来了朱由校的一声无奈叹息。
通过用盐来拉拢宗室藩王,使其放弃所占的田地,朱由校深思之后,觉得不大可能实现。
这都是一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,究竟是盐所获利大还是所占田地获利大,在没有出来结果之前他们是不会轻易做出选择的。
这和文臣勋贵们不同,文臣勋贵们只需要用银钱来换取就可以,而这些藩王们却要用田地,自然难度会大很多。
如果强制要求他们的话,倒也是可以,但自己难免会落下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,连自己的宗亲都能随意杀害,其他文臣武将难免会寒心,这对于自己将来行事会是一种阻碍。
哪怕是皇帝,也是需要立人设的,这样才能方便行事,儒家常说的修身,齐家,平天下,所谓修身,其实就是立人设。只要人设立的好,哪怕自己背地里干的都是缺德事,也自然有一堆人替自己辩解。
对于人设的重要性,朱由校经历过前世里娱乐圈里各种明星立人设,所得的好处,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。
看来得需要先将盐场拍卖,过几年之后,让所有人都看到盐的暴利,那些宗室藩王们才会动心。
想到这里,朱由校知道,这件事先不急,慢慢来,步子大了容易扯着……
深吸一口气,朱由校回过神来,看了看在座的几位大臣都在看着自己,笑了笑,说道。
“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要补充?”
刘一璟等人对视了一眼,齐齐说道。
“臣等再无异议。”
“好。”事情终于商定,朱由校说道,“如此,便这么定了。”
从清晨,一直商议到傍晚时分,刘一璟等人才从乾清宫中走出,就连吃饭都是在宫中用的膳。
虽然颇费心神,但是走出乾清宫时,几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。
一个多月后,派出调查大明所有盐场的锦衣卫和御史回到了京中,轰轰烈烈的盐政改制,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了。